云顶国际登录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,一些年轻大学生在寒假选择去工厂打工的现象悄然兴起,尤其是最近流行的一系列短视频日志。这些大学生记录了他们在工厂“打螺丝”的日常,评论区也疯传着他们的心声。有的调侃:“在流水线把人生都想通了,一看时间才过了5分钟”;还有人对薪资等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。
这些寒假工的参与者多是年纪轻轻的大学生,其中不乏“211”和“985”高校的本科生。他们或在厂区门口合影,或穿着无尘服,坐在流水线旁,拍下朝阳般的工时,工作之余也不断分享与同伴们“大喊搞钱”的乐趣。
近日,我在西北政法大学的纪录片《明天更漫长》中,了解到了导演磨占俊的故事。他在和同伴们进行寒假工的选择时,最初并没有考虑到“打螺丝”的话题,而是更关注医疗议题。打工的原因多是出于好奇与逃避家庭的刁难,不少人甚至为了“赚钱”来到工厂。有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时间规划:春节期间用工缺人能够获得高工资,短短过几天便能赚到不少。
在这样的环境中,磨占俊的一位同学在2023年寒假里选择去上海一家电子厂工作,他的薪酬一度达到9000多元,显然超过了其他行业的薪资水平。令人惊讶的是,尽管“高薪”吸引了不少学生,制造业却仍然面临着用工难题。一份联合发布的《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》指出,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,缺口率高达48%。
尽管有年轻人愿意进入工厂,但更加青睐“大厂”的趋势也愈发明显。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,许多新兴职业如直播运营、在线教育老师等成为了他们求职时的首选。
磨占俊及其同伴所学专业是传媒类,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打工而不是追求专业相关的实习时,他们的回答耐人寻味。磨占俊在杭州三个月的实习经历并不顺利,几度辞职后才最终踏入工厂。他们在常州的工作条件相对简陋,四人一间的宿舍,工厂的工作也让人倍感疲惫。
纪录片中,磨占俊记录了他生活中的点滴,声音中透露着幽默与无奈,仿若将小城镇的生活与梦想交织在一起。观察中他发现工厂存在不少问题,未成年人因家庭原因来厂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,黑中介的存在也严重侵犯了工人的权益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一些年轻人的眼神透露着迷茫与无助。
磨占俊的故乡背景与这一经历的联结,让他反思自我,记录下这一现实的同时也引发对于未来的思考。大学生们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以及社会的期望,选择去工厂这个小江湖成了一种新的逃避和自我实现的方式。不少人在评论区表示,把一年学费都赚到手的成就感,“为了能买手机给父母送礼”也是一种满足感。
在信息的快速传播中,年轻人逐渐转变了对“技能劳动”的刻板印象。一些厂子的工作环境并不如想象中严苛,反而给很多人带来了成就感,甚至让他们觉得,从事这份工作也在为社会做出贡献。
然而,工厂的枯燥、长工时及社会地位依旧是年轻人面临的现实问题。磨占俊在经历这些后,决定回到父母身边,转行加入视频公司制作关于在复杂社会中奋斗的纪录片。他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,鼓励更多人找到生活的出路。
虽然一些年轻人因家庭悲剧选择留在本地,同时也在不断尝试为自己掘金,但这一代大学生显然正在用多元的选择去寻找和定义自己的价值。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,而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,只要能拨动心弦,或许假期“打螺丝”也能成为一种值得尊重的选择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